发布时间:2018-03-06浏览次数:10
2018年,全市商贸流通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创新转型、激发活力为主题,以商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消费升级为主要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聚焦消费基础性作用,锐意进取,创新竞进,增加商业有效供给,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商业服务能力,为建设现代化天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商业经济预期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限上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5%。
一、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培育商贸流通发展新动能
发展目标: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物流标准化及冷链物流等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3万亿元,增长15%;批发和零售业限上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突破500亿,同比增长20%。
重点任务:
1.跨境电子商务推进工程。以推进中国(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核心,提升完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出口业务模块。建立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5家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推动阿里菜鸟、唯品会、小红书等4个在建项目投入运营,设立10个“海外仓”。跨境电商年度进口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日均处理单量突破5万单。
2.农村电子商务延伸工程。统筹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武清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以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为重点,培育俺的农场、供销e家、家乐在线、劝宝商城等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津宁家乐、天祥水产等重点农产品电商品牌,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
3.商贸物流效率提升工程。推动京津冀区域冷链物流标准协同互认,建成冷链物流监控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全市重点冷库、冷藏运输车辆、冷链末端网点信息。创建冷链物流示范园区5个、示范企业10家。推动东疆保税港区、中心渔港整合资源,建设水海产品交易市场。深化物流标准化试点,推动100家试点项目开展上下游标准共建,力争标准化托盘租赁使用量由80万盘增加至100万盘。发挥海吉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无水港”优势,逐步增强进口水果、冻品的品牌效应,构建供应京津冀的“菜篮子”。
具体抓手:制定《关于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熟经验做法的实施意见》,举办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论坛等活动,编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编制并落实《天津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8—2025)》和《天津市智能商贸物流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
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引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目标:推动商贸流通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全年引进并培育主体企业500家,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重点任务:
1.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实《京津两地市场和物流中心疏解承接工作方案》,注重“点对点”的承接模式,推进卓尔商城、温州商贸城等11个市场,主动对接承接北京动批、大红门等一批交易市场功能疏解,年内承接北京商户3000个以上。
2.实施招商引贸工程。围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大型展览、商业设施和高端品牌五大领域进行精准招商,推出海航广场、建鑫城等一批商业设施和载体项目,赴德国、英国等国家招商引资,推动冷链供应服务商NORDFROST、英国家庭服务企业TIMPSON等来津投资以及瑞典宜家集团扩大在津投资规模。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设立全国性总部、结算中心、区域营运中心以及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等功能性机构。2018年,引进国内外总部企业或机构、知名电商企业、大型展览、高端品牌、知名餐饮企业100家以上。
3.大力引进知名品牌。支持零售领域扩大开放,吸引国际一线品牌、国内知名品牌进入天津市场,建立全球商品进口网络和资源渠道。2018年,引进和培育5家全球知名零售商落户天津,10家中国零售百强零售商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发挥港口区位优势,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围绕葡萄酒、乳品、冻品、水产品等优势进口商品,扩大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在京津冀市场布局范围。
具体抓手:建立“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招商机制,借力市投促办、市合作交流办以及各区招商部门资源优势,在本市及外地组织3—4场招商推介活动。研究制定招商计划,建立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招商信息库,指导各区出台有针对性的招商政策。
三、推进传统商业转型,构建商贸流通发展新模式
发展目标:推动20家大中型传统零售企业实现创新转型。
重点任务:
1.打造智慧商圈。以和平路—滨江道商圈为试点,打造无线覆盖、大数据分析、智能导购、智能停车等全方位体验消费,形成新时代天津商业新地标。加快推动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建设,重点规划发展八大商圈,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提升商圈集聚功能。
2.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名品、名店、名街、名区联动,推广海信、月坛等商业企业先进经验,引入“买手制”精品百货,推动一批百货企业发展自营和深度联营,推动5家传统百货企业自营商品占比超过20%。推广大悦城、爱琴海等体验式消费创新经验,创建一批业态模式创新项目。以社区零售为重点,推动连锁门店的多点布局,增强零售商业的便利化水平,新增连锁商业网点200个。
3.培育平台经济。出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施意见,推动传统批发市场向平台化转型。围绕钢材、石油、汽车等行业,建设渤商网、中粮佳悦、中铁互联等20个供应链管理平台,加速对产业上下游的整合,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亿元。制定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监管办法,推行“四分开”管理,推动同业整合,引导现货转型,消除系统性风险。
4.振兴商业老字号。开展老字号保护传承试点,组织“老字号”认定工作,新增一批老字号品牌。积极争取借力商务部在中央媒体上宣传推广天津老字号品牌。建设古文化街、桂发祥等老字号特色产品聚集区,开展京津冀老字号名店名街名场互进活动。
具体抓手:完成《海河国际商业中心规划》并对外发布,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我市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方案》。发挥百货协会、连锁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摸清天津市场拥有的国内外主流品牌和高档品牌底数,出台转型认定标准,建立零售企业转型台账。选树一批转型升级典型项目,举办2—3场品牌项目对接会和现场交流会。
四、精心实施民心工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
发展目标:全市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750亿,增长10%。
重点任务:
1.加快菜市场精品化发展。支持建设曙光路、中山路等一批智慧菜市场,中心城区打造一批商场化、智慧化、连锁化的2.0版菜市场。做好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中涉及菜市场部分内容,完成20项民心工程华城景苑等6个菜市场项目建设,新建或提升改造一批标准化菜市场。
2.引导社区商业现代化提升。推动南开区昔阳里、滨海新区生态城等社区商业中心项目模块化开发,新建社区商业中心14个。落实《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的实施意见》,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APP平台等手段,推进10个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建设,提升便民服务功能。
3.促进餐饮业特色化转型。支持耳朵眼、广义信等企业建设现代化食品加工配送基地,支持渝湘江南、莎莎、至美斋、老酥匠等连锁企业拓展经营网点,新开餐饮企业连锁店面100个以上。打造意风区、于家堡等特色餐饮集聚街区,培育泰福成、水溪源等钻级酒家。推动10个便民早餐固定网点建设,15家连锁便利店搭售早餐。2018年,新增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餐饮企业2家。
4.推进生活服务业品质化扩容。支持凤和、福亿宝、洗了么等一批知名生活服务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推动“互联网+生活服务”全面融合,加快天津极光互动智能交换平台建设,支持共享洗衣、厨师到家等一批新型业态依托电商平台,开展上门取送、到家服务等业务。探索建立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度,推动实施《家居保洁服务质量规范》地方标准,不断优化服务品质。
具体抓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商业民生项目,不断提升商业服务民生能力。推动相关区政府落实社区商业中心规划、机构和资金。
五、大力开拓消费市场,拓展商贸流通发展新空间
发展目标:积极争取商务部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围绕会商旅文体联动化发展,以境内外旅客为重点,吸引外来消费,推动社零额贡献率增长0.5个百分点。
重点任务:
1.举办天津购物节。高水平策划、组织“GO TIANJIN·购天津”天津购物节活动,举办第六届广播电视粉丝狂欢节、西餐文化节、七里海河蟹节等购物嘉年华,打造微信公众号和“天津商旅卡”,力争参与商业主体超过400家,客流量同比增加9%以上,重点监测企业营业额增长10%以上。开发建设旅游购物店,为游客提供便利、专业的购物场所,扩大旅客消费渠道。
2.开展津品网上行。支持一批商贸企业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设网店商店、旗舰店,扩大商品网络销售规模。支持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企业布局线下实体店,通过自建或联营方式整合超市、便利店等销售终端。
3.做大会展经济。全力推动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开展津南区会展经济产业规划研究,提升“津洽会”、智能科技展等大型展会品质,聚集一批优质展商。2018年,举办各类展会超过130个,展览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高质量办好丝博会主宾展,支持一批重点商贸企业参加兰州投洽会、成都西博会、广州博览会等14个国内外重点展会,扩大天津商业影响力。
4.发展夜市经济。开展商业街区夜间消费建设试点,延长营业时间,丰富夜间消费商品品类,带动夜间休闲消费人气增长。支持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办夜市,重点打造乐宾、鲁能城、时代奥城等“津门之夜”特色消费街区。
具体抓手: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对天津购物节、津品网上行、夜市经济等促消费活动的引导作用。制定津品网上行活动方案,从品牌培育、供应链优化、产销对接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挥会展业改革发展联席会作用,研究制订加快会展经济发展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夜市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六、强化行业规范引导,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新环境
发展目标:通过强基础、补短板、重创新等措施,持续培育良好的营商环境。
重点任务:
1.强化商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诚信兴商宣传月、提升商业服务质量等系列主题活动,建立诚信兴商承诺企业名单,加强对典型企业的宣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诚信宣传活动品牌。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预防系统性风险,优化消费环境。
2.强化商务行业监管执法。修订商务执法有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好“三项制度”试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行政监督检查超过500次。
3.强化“双打”和行业规范管理。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持续加强互联网领域和农村市场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做好药品流通行业调查研究,落实《天津市推进药品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落实汽车流通“一法规、三规章”,推动新车、二手车企业备案,强化基层执法督查。加快制定冷链物流等商贸物流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4.强化产品追溯和应急储备体系建设。搭建全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管理平台,推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大中型超市肉菜追溯体系覆盖率达到50%。落实瓶装水、包装食品、牛奶等一批应急商品储备,确保2018年应急储备平稳实施,提升我市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5.强化改革政策措施落地。完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对部分商业用户试行自主选择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电价、支持商场供热计量改造、实现绿色节能降成本等政策。
为落实上述目标任务,强化委办联手、市区联动、委内联合,加强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和各区政府等部门合作,注重内贸、外资、外贸、外经板块联合,确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分解任务指标,将目标责任传导到基层、各个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