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1浏览次数:1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取得的成果超出预期。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进展顺利,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呈现出星火燎原和方兴未艾之势,并逐渐向多样化、具体化和商业化演化,体现了面向全球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特征。 信息来源:天津政务网
在此背景下,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为“一带一路”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
前期合作成绩亮眼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其中,铁路联通领域合作表现突出,中欧班列更是贡献颇多。截至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准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各国通过推进设施联通可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效应,包括规模效应、范围效应、网络效应等,既可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各种情况下不可持续的供应链准入壁垒,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价值链创造,让各国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技术文化传播分享,包括先进制造、信息通信、低碳环保等技术,帮助各国提高劳动生产率。
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达到11.3%,高于整体增速,同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同比增长29.8%。金融合作有序跟进,货币流通和资金融通高效便捷。截至今年6月,中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1家一级机构。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盛情邀请言犹在耳。
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的“快车”,包括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在刘向东看来,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全球关注度越来越高,“一带一路”正在为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后期合作规避风险
应当看到,“一带一路”建设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挑战和风险也逐步显现。全球经济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也给世界经济带来更深层的忧患。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钟飞腾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新型全球化模式,即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新一轮发展,这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内发展、推进有利于中国发展环境的需要,也是拓展开放型经济关系、展现大国担当的需要。
刘向东进一步指出,后期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还应注重社会发展、人文交流、强调劳工环境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合作,确保国际投资者进行多样性投资的机会,推动全球绿色、包容、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在“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钟飞腾认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突出重点,特别是要加强与具有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的国家合作,进一步突出重点合作领域,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增强中资企业自身运营能力。
刘向东还强调,中国企业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寻找可以合作的盈利空间,同时做好尽职调查,掌握应对政治法律市场等风险的能力,循序渐进展开合作,并提供可持续的社会产品,特别是应在建设项目的筛选评估上做足功课,降低长周期基建项目的投资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