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集团新闻

浅谈外贸企业利用搭建资金管理平台等方式应对外汇汇率、利率风险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8-04-10浏览次数:10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加深,国际经济波动在更高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各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健康运营的关键保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们外贸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外汇汇率、利率风险,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探讨外贸企业对这些风险利用搭建资金管理平台进行有效防范和应对的几点财务策略,以求防范和应对汇率、利率风险,推动财务管理作用的顺利实现,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

  利率风险主要是指由利率变化引发的的资产的潜在减值风险,对于目前我们外贸企业而言就是应对存贷款利率变化带来的财务费用的攀升;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汇率变化导致的未来将获得现金流的减值风险。二者的触发因素不同,所以有很大区别。但是利率的变化可能引发汇率的波动,所以利率风险可能引发汇率风险;在特定条件下,当汇率剧烈变动时,可能导致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又会带来利率风险,所以这二者是有联系的。通常情况下,当利率和汇率波动不明显的时候,二者的传导作用不明显,可分别考虑,但在特定条件下,二者会有连带影响。

  汇率风险,又称汇兑风险或汇率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波动频繁,且呈现双向变动趋势,自2015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6.2284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1.4%,2016年全年平均汇率1美元=6.9530人民币,比上年贬值11.6%;2017年目前是1美元=6.5909人民币,比上年升值5.21%,汇率的不利变化将对我们的出口、进口业务的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一.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外贸公司通常面临以下几种汇率风险

(一)贸易性汇率风险又称交易结算风险

     交易结算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的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所产生的风险。交易结算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1.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商品或劳务的进出口,在装运货物或提供劳务后货款或劳务费用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

2.以外币计价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尚未清偿前所存在的风险;

3.待交割的远期外汇合同的一方,在该合同到期时,由于外汇汇率变化,交易的一方可能要拿出更多或较少货币去换取。

(二)出口交易结算风险

   以外币计价支付的出口交易所承担的外汇风险依其货款的结算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出口交易的外汇风险,从交易合同签订时发生,到货款最终结算时消失。因此,从签订合同到装船再到货款结算的间隔时间越长,风险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相反,风险持续的时间则越短。

1.即期付款方式下,合同签订时产生的外汇风险,其受险部分为合同金额的全部,到结汇时风险消失。由于从签订合同到结汇的时间间隔很短,一般情况下结算日汇率与交易发生日汇率相差无几,故汇兑损失为零。

2.远期付款方式下,由于从签订合同到结汇的时间间隔较长,汇率变动的可能性较大。假定实际结汇时的外汇汇率下降,则该笔出口业务将发生汇兑损失。

    3.分期付款方式下,出口商的出口外币金额的受险部分由签约时的100万美元,随着分期付款的逐笔入账而不断减少,到最后一笔账款收回时,其受险部分变为零。假定外汇汇率呈不断下跌之势,则各分期支付的外币款项所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汇兑损失不断增加。

  (三)进口交易结算风险

  进口交易结算风险的情况与出口交易结算风险的分析原理相同。企业从事以外币计价支付的进口业务时,从签订交易合同开始到货款完全结算之前也要承担外汇风险,但进口业务的外汇风险和汇率变动及汇兑损益之间的关系却与出口完全相反。出口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未来结算日外汇汇率的下跌,而进口的外汇风险则主要来自于未来结算日外汇汇率的上升。对出口贸易来讲,未来结算日的外汇汇率下跌,将使出口商的预期收益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出口亏损的情况(当汇兑损失大于出口预期收益时);对进口贸易而言,未来结算日的外汇汇率上升,将使进口商支付更多的本币(与签约时的汇率相比)购买进口用汇,从而提高了进口成本。

   二.面对汇率风险,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一般策略及措施

(一)采取锁定收汇和付汇金额,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这是外贸企业常用的外汇避险策略。通过出口押汇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企业可事先从银行获得资金,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贸易融资方式构成中,出口押汇使用比重较高(约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汇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可以较好地缓解外贸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采用出口押汇方式贸易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还有一些企业使用福费廷等期限较长的贸易融资方式。改变收付日期法。根据有关货币汇率变动更改收付日期防范风险。提前或拖延一般原则:预计计价货币上浮,进口时进口商应在货币升值前购汇,提前付汇;出口时,出口商应考虑推迟交货,延迟收款。如果汇率下降,进口商应推迟订货,或延期付款,出口商应尽早订货,提早收汇。

(二)扩大人民币结算方式。外汇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交易使用外币时,如果使用本国货币来结算,则可以避免外汇风险,来应对进口业务、出口业务带来的汇率风险。

(三)外汇期货交易。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来回避金融风险已经为大部分企业所采用。

(四)外汇资产平衡。设立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调整等,从公司全局考虑,对外汇资产进行管理和平衡。但这种措施仅限于跨国企业,对中小企业则难以适用。

(五)反向交易平衡。当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可采取减少出口,扩大进口的措施来规避外汇升值带来的风险,维持公司的盈利。

(六)价格转嫁方式。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成本增长部分,转嫁到出口商品价格上,由海外进口商承担部分风险。

三.搭建资金管理平台,利用资金池对于汇率、利率风险应对方式

(一)搭建资金管理平台,进行统筹管理

  对于外贸业务为主的企业集团,可从集团财务管理层面上,由集团总部搭建资金管理平台,建立资金池,将所属公司作为资金池成员企业纳入资金管理平台,进行资金统一管理,归集资金池成员企业闲置资金,进行资金和融资产品的统筹管理等手段,系统性地进行策略调整、资源整合。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加以合理利用,有效解决各成员单位的业务资金的不同时期的短缺,降低财务成本;通过资金管理平台上对融资授信的统筹管理营运,将多个金融产品进行综合利用,对冲利率、汇率风险,加强利率、汇率风险应对。如:有时面对市场暂时的资金紧缺,使流贷的成本突然升高,综合费率也随之提高,而利用资金池归集的闲散资金解决企业的业务流动资金的短缺;还可以利用成员企业收取的准备到期兑付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资金管理平台进行调剂及利用票据池结合金融机构专项产品的综合利用,得到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平台成员企业的发展,促进集团整体降低财务费用,应对利率不利变化带来的成本攀升。

  对于拥有所属二十多家外贸专业公司的集团企业来讲,将原来的所属公司各自为战的松散型汇率风险管理的形式,及面对单一个体在银行做锁汇成本高效率低的状态,集团总部可以通过资金池管理平台,归集所属公司的外汇资金,将集团内部有进口的和出口的企业同时整合到平台上,重新进行统筹和分配。集团内部企业有进口的和出口的,付汇的和结汇的各种业务情况,先通过平台内部对外汇敞口进行轧差,把分散的集中起来,然后在平台上由集团层面运用掉期、远期结售汇等衍生产品等工具进行统一的避险操作。集中管理后,集团内部先调剂对冲,相当于集团内部各个公司之间先做掉期,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通过资金管理平台的搭建,与银行合作,可以利用银行的集团化管理的金融产品,建立资产池、票据池和出口池及法人透支额度等的利用,将原来单个成员企业的单一金融产品,利用建立资金池、票据池等进行池化管理,最大化的利用金融产品、比较价格优势,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应对了贷款利率上升带来的财务成本升高的影响,如:将资金池成员单位收到的拟存放至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贴现息升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将银承票据入到集团票据池中,通过票据池,利用银行的较优恵的质押利率,可将银承票据变现,或者集团总部根据资金池归集资金的整体状况,合理统筹,进行直接安排资金支付,以应对银承票据贴现利率升高带来的利润减少。

(二)是搭建人民币、外币双向资金池,进行汇率避险

  在搭建双向资金池过程中,注重境外注册企业如何在自贸区享受政策,同时集团内的企业借助集团的资金管理平台,专用的线上管理资金软件的支持,进行集团内部自主的外汇的调剂,对冲汇率风险,无论汇率上升还是下降,均由集团总部结合汇率变化进行统筹安排,综合进行金融产品利用,将汇率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降到最降,应对汇率风险。如:在预期汇率上升而实际情况是下降时,进行购汇的安排;在预期汇率下降时而实际情况是上升时进行结汇或押汇,对冲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这对于单一企业,尤其是单一出口为主的企业和单一进口为主的企业,是无法做到的。

(三)通过贸易手段,管理汇率风险

  由于外贸公司不是炒汇公司,不能通过外汇衍生品来挣钱,而是要通过贸易手段,利用贸易便利化政策,借助海外资源和公司的资源来管理汇率风险。企业相比银行及其拥有的金融手段,企业在掌握汇率波动的准确、及时与广泛方面,相对比较匮乏;但企业可以通过银行并利用部分金融手段,合理规避汇率风险,还可以结合自身贸易手段、操作方法,有效应对汇率的波动,并做出有利于自身的调整。这是银行、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

(四)创新业务模式,发挥外汇避险功能和渠道

  大力推进外贸出口、进口业务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功能的拓展,发展“互联网+外贸”的业务模式。将传统的外贸业务嫁接到互联网平台上,整合本集团的外贸传统业务和吸引其他中小微企业。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的结算账户与集团的人民币、外币双向资金池进行对接,充分发挥外贸平台和双向资金池的功能和作用,对冲汇率风险,将较大的汇率波动平滑掉。为小微企业服务,保证中小微企业的利润,从而促进和扩大出口、进口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拓展和大力发展“互联网+外贸”的新型的贸易方式,利用集团化的资金管理平台的人民币资金池和人民币、外币双向资金池的综合运用并结合进出口的业务实际情况及金融产品的综合利用,必将成为集团化进出口企业归避汇率风险的必由之路,为我们的进出口业务发展保驾护航、促进发展。